折腾 | Hexo-Stellar简化 + Docsify搭建

Stellar简化 当初从Hugo迁移回Hexo就是看上了stellar主题的wiki的结构,toc目录,一个个框架,看起来特别简洁舒服。 在使用Stellar主题后,我发布的内容,除了周记以外,主要还是用来记录笔记,复习使用,但由于stellar目前还不支持搜索功能,对于wiki下笔记内容的检索并不方便,恰好之前看到过小鱼的搭建Docsify的文章,可以看到Docsify是将markdown文件静态渲染,支持一定的插件,例如toc目录、评论、检索等功能,这满足了我做笔记的要求。 如果做了笔记,不去时常复习,就失去了笔记的意义。对于同一个知识点,在不同时间看到会带来不同的认知感受,经常回顾会有新的收获,并且也能更快捡起。 将笔记复习和嘟嘟的文章分开,感觉更加简洁轻松。于是下定决心去除了wiki内的笔记文章,搬移到Docsify中,到后面边复习笔记内容,边迁移。 说干就干! menu调整,去除菜单按钮的[专栏],增加[友链]。 调整友链界面的信息,将其改为 --- menu_id: friend seo_title: 友链 header: false --- 调整后 修改about界面的内容标签,将wiki下的笔记全部备份好,准备后面边复习边迁移。 现在博客的界面(其实也看不出改变)。其实除了我自己还有谁会没事看我CS笔记呢hhh…,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站点地图提交谷歌并没有识别,加上中文在谷歌下的优先级应该不高,所以更加没人看了。 Docsify 从六七月倒腾完后,现在真的想一切从简,先好好记录,倒腾完什么都不做的话也是枉然。直接去使用了开源大佬MurphyChen的文件,作者将主要的插件都配置完成了,基本可以开箱即用,只要我们自己做出删删减减。 更多的插件,以及主题修改,热爱折腾的请参考Docsify中文文档。 除了主要信息的更替,因为主要作为个人站点笔记,于是把评论功能去除了,更加轻巧。 常用的命令 npm i docsify-cli -g //全局安装Docsify-cli docsify init ./docs //初始化 docsify serve docs //本地预览 语法 !> //强调语法,类似markdown的双星强调 ?> //提示语法 后续再稍微熟悉下文章子目录设置即可。 哦对了直接将文件放到Onedrive,实现了双备份!不怕丢失! 部署 可以直接将文件放到Github中,然后使用我们的老朋友vercel一键部署!最后绑定自己的子域名,新的玩具就出来啦!🔗站点链接 问题 在CPP代码高亮渲染时,直接引入官方文档中的prism-cpp.min.js,会出现错误,这里不具体列出图,应该同时引入c和cpp的CDN就不会出错了。 <script src="//cdn.jsdelivr.net/npm/prismjs@1/components/prism-c.min.js"></script> <script src="//cdn.jsdelivr.net/npm/prismjs@1/components/prism-cpp.min.js"></script>

Weekly |情绪管理

他人的情绪 前言:舍友取快递,驿站的工作人员要求必须通过菜鸟APP才能够取件,舍友不耐烦了,觉得下不下APP是他自己的权力,遂唇枪舌战了半小时,工作人员帮他取了… 回去后他郁闷不止,打了举报电话。 通过这件事,让我感觉到了不同的情绪力量。 一方面,舍友他觉得自己作为消费者没有被满足,用他话说他被折磨了(强制下APP),为啥要放弃自己的权力,就要和驿站杠到底,生着闷气,把情绪带回共同生活下的宿舍环境中。 作为旁观者,我是理解又不理解,理解如今的环境下,我们被资本裹挟,你用着免费的通讯工具微信,吐槽他变得臃肿难用,但是你又不能不用,不能够失联;同样如今网购对于我们而言也不可缺失,舍友说道 ” 因为这个我卸载了tb,没想到我在京东买东西也给我发中通,还是没逃过取件码这一关。“ 忍耐不住,去投诉,我理解也佩服他真的有耐心去做,去打电话一级级上诉,至于能不能坚持,并得到结果就不知道了。 作为一个普通人,如何才能对抗大资本呢?驿站本身使用取件码,是方便自助取件,也能确保快递是本人领取,但应该支持人工取件,而不是强迫APP,但是显然这样大大增加了人力成本,他们肯定不乐意,在疫情下,各行各业受到影响,他们生意也多少受到一点影响。 我们都受到利益的裹挟,舍友觉得自己购买的服务没有得到确保,驿站想要获得更高的利益,矛盾产生了。 如果是我,我可能还是乖乖去下一个APP,把件快点取走,并不想做过多的纠缠,上升到动用情绪,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是太奢侈了。 慢慢成年,我们经历和肩负越来越多,不得不经历各类的情绪。情绪没有好坏,一些相对消极的情绪,如果应对才是大问题。 当我舍友遇到问题,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是好的,但是说的比做的多,在周围唉声叹气唱衰,是我不理解,也觉得很痛苦的事。也可以说我这个人是有点自私的成分,现在越发不愿过多关注热点社会新闻,开始向一些事妥协。 ”卷“ 和 ”摆“ 开学进组了,本周也正式分了工位,一大早在师兄的帮助下,把显示器搬过来了,到工位上收拾完打开笔记本,准备开始”学习“时,发现WIFI 寄了,重启大法也不行,最后咨询了HP客服,把网络重置,卸载驱动后恢复了正常。 卷 这个字这两年真的变成了日常词汇,从一开始形容环境不好和竞争激烈,到现在内卷,延伸到各处,以至于人正常学习进步,也会有人来你耳边不停念叨别卷了,让我很反感。 还有开摆,摆烂这些词,休息就是休息,为什么一定要说开摆呢。当然了大部分人用上这些词还是在调侃自己。 当然也有的人是无心说开摆、你别卷了,是我太敏感了。 后面还是希望自己保持一个相对健康的身心状态,顺利度过这三年。 生活确实不容易,我们也确实需要一些调剂品。希望我们都能坦然休息,坦然接受自己的普通,积极生活,毕竟生活是自己的。

折腾 | Hexo-博客搭建

环境配置 vercel部署 选择hexo模板使用vercel一键部署,会在GitHub下创建一个Rep。 本地环境 git init git remote add origin 仓库地址 git pull origin 分支 # ERROR Cannot find module 'hexo' from npm install hexo --no-optional hexo g hexo s # 同步stellar主题 git submodule add https://github.com/shixiaocaia/hexo-theme-stellar themes/stellar 又拍云部署 hexo-deployer-upyundeploy 安装npm npm install hexo-deployer-upyundeploy --save 站点文件修改 deploy: - type: upyun serviceName: 服务名称 operatorName: 操作员名称 operatorPassword: 操作员密码 path: / 上传目录(选填,默认为根目录) IP 访问限制,开启 点击添加限制规则,资源路径:/*,限制策略:100 - 200 禁止 600 秒,200 - 500 禁止 3600 秒,500 以上 86400 秒。

Weekly |大城市

博客 博客苟活100+天了,这是第16篇周记,在SHU的第二篇。 本周又找了什么轮子呢。 第一件事bbtalk的公众号服务挂了,不能随手嘟嚷一句了,等了几天还没有恢复,可能作者也在忙其他事,似乎也没有维护。 于是又有了后来在乱逛友链认识了吕楪,看到她快乐的折腾自己喜欢的,太美好了。看到了她用的mastodon 动态小部件,在她的帮助下成功添加了!感谢大佬! 动态小部件引入界面时,它的css格式似乎影响了本身的,将overflow改为auto,解决了上下滚轮消除的问题。 刚好吕楪开放了她的mastodon服务器注册,节省了很多事,快乐加入频道,后面嘟嘟就在上面,再引入一部分到博客的侧边栏。 再者将不稳定的hexo friend circle还是去除了,老老实实通过RSS订阅友链和喜欢的博客,摸鱼时候通过个站的RSS看看大佬的博客~ 喜欢就折腾,也别忘了搭建博客的初衷。 新学期 终于过上了需要骑车上课的生活,秋天骑自行车吹风真的很舒服。本学期的课并不多,大概还能空出一半的时间,希望能够利用好时间,做好本分的事,也努力为后面做准备。 还好现在yq没有特别严重,提前一天申请还能顺利的出校,还是去和室友吃了一顿火锅(说实话不太行),看到了很多网红餐厅。 吃完饭,转了地铁又去了外滩看了灯红酒绿。来外滩的人很多,尤其是夜晚,路口都有交警管控着。我们也随着人流流动到了滩边,来来往往的人在这打卡,我望向对岸的的灯塔轮船,心中没有太多的波澜。这里不是我的归宿。 Slowly 暑期在网上看英语学习方法,提到了Slowly,陆陆续续认识了一些人,短的一封信之交,多的朋友来往了半个月,不过最近又没了声音,可能在忙于生活吧。除了一开始注册完,自己去主动发邮件认识了一些友人,后面主要是收到来信,给人回信。一开始满怀期待给每个人回信,到现在可能看到来信也不回了,当然有的很明显是群发的,很尴尬,回了基本没有下一封。今天在地铁上给一个俄罗斯信件简单回了一下,希望后面有机会还是多与人沟通交流。 从一开始QQ到现在Wechat,即时通信确实便利,但是更多时候再便利的工具,也不一定带来更多的有效沟通交流。当初很喜欢Slowly就是它模拟以往的寄信,根据双方距离邮寄,其中的邮票有的也很好看!幻想着能遇到长期,像是写周记一样,互相交流对方国家的事,有一番新的体验认识。而且这样的形式,也避免了去找一个人不知道怎么开场的问题,你发送过去不用担心立马回复什么,很自然的交流沟通。无论是学习外语为目的,还是交朋友,它都是一款不错的app。但是一段时间后,对方乃至你是否能够坚持那一份心,又是另外一回事了,我们会被现实中更加容易被捕捉的热点夺取注意力,最后又断了联系。 这周写的很晚,就先写到这里吧。希望后面能通过博客记录更多的生活学习动态,有更多的行动依据。

Weekly |Hello SHU

出发 4号一早出发去南京南,拎着一个行李包,推着一个行李箱,背着背包。到了南京南,没找到车站,只能来到了SHU(不是)。 走的时候,疫情不乘车的人不让进车站,我没有让爸妈奶奶进去,我在K1站台,他们在栅栏外望着。长大后,时不时会想起朱自清的背影,其中描述的父亲的场景,联想到父母为了生活的努力,每每想到心里都要一抖。 到了车站,急着改票,去售票处急着验证学生票,从这个窗口转到另一个窗口。到我前面的大叔时,他在付钱时,不知道如何打开微信付款码,僵持着,我看着手表,越发着急。我,售票员,一言不发,大叔不知所措。想了下时间不早,我还是帮忙点了下,大叔尴尬的笑了笑,感叹年轻人聪明。来上海前,家里人和我说,到那注意点,那边人看不起外地人之类的话,我沉默。城市的进步发展,靠着年轻的鲜血,靠着各行各业的人,人和人之间的矛盾,在划分到不同区域之间的矛盾…太多了… 到了上海,又出站找地方做核酸,上海和南京做核酸采集方式又不同,我不是很理解,将疫情防控的各种信息,当成各省的KPI。 社交 到了学校,第一件事肯定是认识新舍友,碰巧又见到了组里一个同学。希望新的阶段,社交的方式有一点新的变化。在第四天,在去年认识的学长的介绍下,去实验室看了一下,见到了研二研三的师兄师姐,碰巧师姐请喝咖啡,抢了两位师兄的咖啡…拿着咖啡场面很尴尬,捧着咖啡又去了旁边的实验室看了下,看到了无人机,烟丝处理,假笑了好一会后离开了… 实验室里的师兄师姐挺和蔼的,大家为了毕业,为了“前途”努力着,真好。 (到上海的第一天,扔垃圾,阿姨问我(这)是什么垃圾…) 期待 期待更好的学习环境,期待更好的资源,期待自己能够充满活力的做事…

Weekly |最长的gap

看了点什么 开学前的最后一周,看了三部电影,哈利波特的前两部,去电影院看了《杨戬》。上一次看电影还是前两年的事了,买票的时候为了妥协地点,选了只有3D场的影院。进去之前就有了预期,估计要包场,果不其然。 ⚠警告:涉及剧透 整体电影的特效做的挺好看,主题是中国神话,也加入了神仙不能飞而是使用科技的元素。整体是从开场杨戬是一个赏银捕手场面,到他为什么不在天庭做神仙,到沉香救母,到杨戬发现事情的真相。看到过程联想到了电视剧《宝莲灯》剧情,但是电视剧中的救母整体情节和电影不同,(暴露自己年龄段了)。 但是说实话,我觉得这部电影他的角色塑造不是太喜欢,开场的哮天犬性转没看懂,杨戬没有让我看懂他想要做什么,借用豆瓣上看的一段话:“整部电影就跟一个导游一样,串联起一场又一场戏,向观众展示一个又一个视觉奇观,然后到影片结尾,天眼一开,燃的音乐一响,煽情的桥段再一放,电影结束了。” 沉香知道自己被骗,突然一下子成人了?突然改邪归正,没有感觉过渡性;姥姥从一开始来找杨戬帮忙抓沉香,到后来我看到她跳舞,被美术惊艳到了,再看到她迷晕杨戬后,以为会是一个狠角色,实际上并没有,可能我阴谋论期待太多了。申公豹一开始还可有雄心壮志了,结果没演一会就领便当了,我都替他感到惋惜,总之并不是太喜欢这部电影的角色塑造。(个人观点 本来是想去看《隐入尘烟》的,最后想临走前,看点轻松的吧,所以其实看完舒口气,还好,还是有一些惊艳点的,很喜欢其中美术光追等。 慢慢长大,做任何事都寻求意义感了,太累了。带着轻松点心情,降低点预期,做一些事,也许会有不一样感觉。 离家 我想这可能真是退休前,最长的gab时间了,四月中旬回家,到九月离开。假期中的时候其实没有感觉,当离开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时,我又会开始回忆这段日子了。这次回来的这段时间,能感觉我爸明显的变化(背后会想到,如果今年没有被录取会是…),今年能突然感觉到长辈衰老,他们酒桌喝酒开始收敛,开始望着我语重心长,希望我有一方出息(我就是个普通人)。 慢慢长大,经历越来越多,感觉和很多事和解了。在家时候,会想为什么这个不能理解那也不行,到离开时很多事都不会想计较了。明白父母是一个普通人,他们在尽力把我往外送,希望我见识到更多,又在我崩溃时希望我成为一个像他们一样的普通人就好,他们也很无助。 这段时间考了驾照,每天做做饭,七月份去街道打了一份临时工,很琐碎,但是对于父亲来说,你做点什么他觉得很好的事,他每天心情就会很好。在听播客《肥话连篇》最新一期“谁都有变老的一天,你怕吗”,讲述了他们和父母的相处,慢慢开始体会到了其中一些情感。很多时候,我们要带入他们角度去思考,当然不是让你失去自己的思想。对于我父亲,他没有学历,没有很深的思想觉悟,他是一个普通人,他会因为那些琐事就会自喜,但他也在努力生活,为一家的生活,他还是一个伟大的父亲。 三年后,希望顺利毕业,看的更多更不一样。

Weekly |看见与看不见

情绪 8.20,距离开学还有两周,越来越焦虑。前往新的城市新的环境,认识新的同学朋友,苦乐参半。今天姑姑来吃饭,庆祝今年上岸这件事。我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,占了很大运气成分的事情,没有得到太多的意义感。努力摆脱这种情绪,陷入盲目自责并没有什么用,还是要继续向前。试图理清这些情绪,实际多多少少还是环绕在脑海。也许后面慢慢踏上轨道会好一些。 生活 一年多来,学了一些基本家常菜的烧制,想来以后也不会饿着,可以健康点吃点什么,就怕上下班后就躺着。曾经幻想着,正常上下班,路过菜场,回家慢慢悠悠烧一些菜。不知道几年后会过怎么样的生活。 随着离开的日子靠近,我在想现在自己和家乡的关系。邻里,“祝贺”着我将前往“大城市”有大作为,我笑着应和…上个月上班的路上,四处拆迁,大变样,还看到初中念书时没有印象的山。想到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,“当我们选择出去念大学读书时,就已经不是家乡的人了…” 想法 突然跨入了一个新的世界,这个世界我们大部分需要按部就班完成很多任务,上学,工作,婚姻,生育… 如果你缺一个环节,在一些人眼里就会变得奇怪。 逛V2看到一篇骂国内网络环境的文章,到现在发现限制访问权限了。回忆看到时候内容,吐槽国内的软件算法造成信息茧房,开屏广告,几年占用内存翻翻没有了小而美…其中也提到了油管等软件并没有广告等。翻到评论区,有指责有赞同。 记得前几年还会喜欢折腾,用安卓刷面具等各种操作想要屏蔽广告,用果子时想用圈X屏蔽,到现在躺平了,验证了那句话免费就是最贵的。现在也会积极去付费使用一部分软件,支持下独立开发者吧(更喜欢订阅和买断都有的)。如果可以安心简单使用,为什么一定要折腾那么多(个人想法)。生活在各种大厂笼罩环境,免费并不是真正的免费。可能很早就有的问题,慢慢才显现,毕竟我们和他们还是利益关系为主,很多事都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