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early | 2023年落幕

十二月并没有写月记,听我"狡辩"。 1.10暂时忙完了手里的事,点了一杯冰淇淋红茶,回到宿舍,收拾起了今年的点点滴滴。其实在十二月的时候,各大APP纷纷帮我写起了总结,他比我还急。音视频以及播客总结了我的收听习惯,瑞辛显示我全年都是橙C美式的样子,购物软件显示的全是我为电子产品剁的手,甚至Github,LeetCode都有了总结(我自己还不清楚自己有多摸鱼吗)。 真正到31号23点时,我躺在床上,想着马上今年要过去了,那一刻我无比害怕,一年的时间都过去了,但是在那马上翻一页的那一时刻,特别的害怕,今年就这么过去了? 流水账 1-2月,记得1月二阳了,靠着师兄走之前分的四粒药救了一命;后续在家一整个摸鱼,期间不免和家里人产生冲突,待久了难免会… 3-6月,伴随着师兄们找实习,我也特别焦急,不知道自己该选择,后来5月放弃了C++选择了Go,开始逐步学习后端的知识;期间完成了这辈子的在学校里的所有课,不用再受这个苦了,忘不了string给我带来的震撼。 4月低学医的朋友(学医毕业要五年)考研复试来了上海, 邀请他来学校聊了天吃了酸菜鱼;再后来当初网上打游戏的认识的朋友,高考后阴差阳错考来了上大,带着转了一圈学校吃了食堂。再11月也接待过一位互联网认识的朋友,谁是下一个来SHU兜兜转转的朋友呢。 7-8月,待在学校里,除了考研那一年,第二个暑假离家,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里避暑。花费了大半个月去学习了字节训练营的后端项目,那段时间是最笨的也是最快乐的,看一点就是一点收获,是真的爽啊。 9月,开学了,又是一阵恍惚,不知道自己暑假做了什么,于是买了一本小册子,记录每天自己做了什么,想着让自己再恍惚过去发了什么事时,本子上写的一条条就是过去鲜活的我。期间师兄们忙碌着秋招,一整个实验室的研三,不禁带入了自己也是研三的,开始慌张起来。 10-11月,几个月没有回家,国庆回了一趟家,见到了几年未见的老朋友,肉眼可见他的发胖,买了生产力MacBookPro的他最后还是放弃了写代码去了国企,还是要生活啊。国庆回来后,脑子一抽筋,投了一份离学校很近的公司,约了线下面,大约两小时一二面加HR结束了,再后来了7周我去实习了,和王哥、周哥、惠平吃了二十多天的中饭(上班就等着吃饭了),当时吃到的面很好吃,本帮菜的盖浇饭每样都是甜的一整个震惊,和同事吃过一顿新疆菜,不错的体验… 12月,我又脑子一抽筋,离职了,和王哥、周哥他们告了别,离别时候聊了一个多小时,我大概表达了自己想法,我觉得自己太菜了,没有帮到大家什么,挺愧疚的,想停下来想想。在他们看来实习生做不了什么,主要来学习,尝试优化,已经可以了(真的谢谢他们的包容)。在中午的散伙饭之后,离开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家公司。 离职前旁边的产品实习生,居然夸我长得好看?在这之前我们并没有什么沟通。我离职前给她发消息道别,“我要离职了,再见”,“为什么,在这不是挺好的吗”,“我感觉能做的比较少,有点累”,“可是工作不就是这样吗”(是啊,工作不就是这样吗,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伴随着离职,研究生开题的日子要来了,3-6月string的记忆立马活跃起来了,折腾着折腾着还是熬过去了,长长呼了一口气。 一年的生活就在这几百字里写完了,像是死去了,又会某个时刻鲜活起来,可能是11月的连续好天气,可能是456月Pre阴影… 鲜活的记忆 关于书影 2023年,我计划着每月读一本书,显然是做梦,购入Kindle后还是吃灰了,不过还是读完了《三体》,已经很值了对吧(什么自我欺骗); 今年放开了,在下半年有去学校附近看了几场电影(柯南,闪电侠,奥本海默…),朋友惊呼我自己一个人去看电影不难受吗,可是离学校走路十分钟,抛下眼前自己的事,带入到电影中的人生去,不要太爽了!!!算是除了收拾物品打扫卫生以外,另一件极放松的事了,遗憾当时没有去电影院看纵横宇宙; 在播客上,小宇宙 + PodCast零散听了百余小时,付费听了谐星聊天会,肥话连篇和阿弥晚安是常伴,在无人知晓、纵横四海中收获了很多。收拾东西、洗衣服的时候听听博客,还挺放松的。上半年在家时候,睡前用梁文道老师的八分外放催眠,我的天,效果太好了,睡醒完全不记得昨天晚上听了什么,对不起梁文道老师… 在游戏中,今年上半年沉迷了200+小时的Apex,耽误我学习了,间接导致我没成C++,什么鬼扯理由。再后来忙起来,并没有去打派了,但是依然关注Apex比赛,相比LOL感觉不会那么饭圈化。再后来,沉迷潜水员戴夫,连续几天不分昼夜的捕鱼,太爽了,让我想起了21年双人成行,享受游戏的快乐,当然到后期游戏还是重复刷物品,强行加入鲛人族有点奇怪,但是它依然是我今年玩到的好游戏。 电子垃圾 在电子产品上,今年真的没有亏待自己: QC45:降噪耳机,今年我最喜欢的单品,地铁声,实验室空调噪音都很好隔绝了,而且并不夹耳朵,佩戴舒服。 达摩鲨K6 + NJ81键盘:上半年发烧,甚至还花钱买了几套键帽、轴体,后面忙起来就自然退烧不再关注了(贵的键盘真的和轻奢侈品一样,烧不起 12400核显主机 + 联合创新4k显示器 + 屏幕挂灯:本着提升生产力,不用来回搬运生产工具(游戏机),在闲鱼上东翻西翻,找了一台12400主机,去除内存和显卡,自己买了32g内存,给自己安排了一台生产力(虚伪)。当然屏幕挂灯不可缺少,必须像键盘一样一套套配好。 iPhone15:回收了远古机器XR,入手了C口的15。并没有选择加钱升级Pro,今年Pro和15同样的轻巧尺寸,同时拥有高刷,但是苦于钱包有限,加上自己并不玩手游,并不想花大巴时间在手机上,还是选择了15。2023年还在选择iPhone的很大原因是小巧尺寸,安卓机动则6.7寸,实在接受不了,日常我还是喜欢看着电脑屏幕多一点。2022年那时我特别痴迷13mini,但是想想电池续航还是放弃了。我和我妈说我换了15,她可能希望我自己多存点钱,等正式工作了再换手机,但是算上奖学金和实习工资,还是直接满足了自己。 我与他人 今年也有社牛和一些朋友打招呼🙋,但是并没有认识很多新的同学朋友。 一位天蝎朋友,是我来到这认识为数不多,个性鲜明的人,开学时候很佩服她大胆质疑不合理的信息收集,是一个十分酷、热心的人,我可太喜欢大方自然的人了,在开题前还给我发消息打气,当场泪目。还有另一位朋友,交流了去实习的感受,听她讲到也是一个热爱体验的人,后来在她帮助下也去内推了实习,期间一起等待结果,一起祈祷,真的感谢。23年也有在赛博上认识新的朋友,加上友链,时不时通过RSS看看他们的动态。虚幻的赛博好友,反而比现实很多同学了解的更多,更有意思。 有维持的联系的朋友并不多,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生活,自己的人生体验。比较好玩的事,小学一位同学通过其他人加到我微信,和我吐槽当初是如何针对她的,我一开始不信,但是她说起我过去动不动耍小脾气,活活一个“气包子”,我立马信了。后来简单聊了现在的生活,她先后从文科到计算机,再到现在继承家里的工作,马上也要结婚了,好梦幻转眼大家都24,25,大部分都工作、结婚了,祝福她。 我想要的松弛感 橙C美式也成了我今年重要标签,Pre前,每周回报前,喝杯美式,告诉自己会美式的,我自己感觉2023年,我并没有很松弛。在课程Pre时会紧张,在面试前会格外焦虑,在不知道做什么事迷茫,格外的紧绷。 2023年是我的本命年,按照大家的说法,本命年应该准备点红色的东西,我有收到朋友送的一串红色手链,特别感谢他们,我自己都没有特别重视。还记得过年和另一批朋友吃饭时,我看到他穿着红色袜子,笑道还真本命年穿起红色啦。 可能在朋友看来,我今年已经特别顺利了,顺利完成课程,有按照计划去实习,甚至最近也拿到了蔚来实习,觉得是我自己不够满足,是我自己太紧绷了,他们总安慰我,我比别人XXX,可是我真的不喜欢那样比较。 是我的人生欸,我喜欢定义自己的人生,不断向内向外的生长,衡量标准永远是自己。这让我很快乐自己成长变化,但是也很痛苦,快乐永远是短暂的,好像总是很难满足。 可能是太看重结果,在过程中不断调整预期,导致一直达到自己想要的,我一直陷入痛苦。 我期待2024年我能够对自己情绪、对自己的成长掌控的更多,能够再放慢节奏,把事情做好,注重过程体验。 我更期待2025年毕业后,能够真正松弛下来,能好好的体验生活,没事去公园散散步,听听风传树叶间的声音,可以出去旅游见识不同的风景,认识更多有意思的人。 2023年落幕。

Yearly | 二十四的我,是情绪怪物

师兄说道,马上小菜要过生日了 师姐感叹,师弟又要过生日啦,去年说要一起给师弟说生日快乐,好像在昨天,好快呀 好快,我24了。 精力上的变化 在今年听了很多期纵横四海播客,其中有聊到精力管理,主要分为体力,思维,意志,情感四个维度,在四个维度上分数动态变化,一个维度缺少就像木桶效应会产生疲倦感,在年记中想给自己总结总结自己的变化。 体力 不出意外的,体力在不断下降,并没有做什么运动。如果硬要算上运动的话的,在来到上海后,骑共享单车是我最喜欢的运动/通勤方式,每天骑车来往宿舍和工位,现在实习去地铁站,除开夏天(七八月就是死宅宿舍),其他季节的好天气,骑车真的是一种享受~ 当然,偶偶车也不想骑,就像漫步,school walk在回宿舍/去工位的路上,抬头看看月亮,大口呼气。 七八月里,有打过几次羽毛球,七八月的球馆里单单坐在那里就可以满头大汗,有时候一小时,有时候一个半小时,这里还是感谢舍友带着我运动了下。为了运动但是买了双跑步的鞋(菁华13),意外的好穿,现在已经变成通勤鞋子了,双十一又买了一双,通勤换着穿。 思维 我去回看去年的文章,对今年的期许,那时候我在学C++,在期待课题的内容,在想着读一些工科以外的书… 结果2023年,我放弃了C++,在学Go后端;课题上并不是自己喜欢的,但是和自己和解了;读书,读了一些,但是Kindle已经吃灰了,最近找的一些书,有关心理学或者说社会现象讨论的,是我从豆瓣上找的好评的,可是打开没多久我又放下了… 如果算如愿的话,现在有去实习算是去年一个愿望,但是并不是想象中的那种厂。有时候打趣,如果我现在在字节、腾讯之类的大厂,大螺丝是不是就快乐,不会抱怨了… 不过实习体验的真的还算可以了,谢谢王哥、周哥等人的。算是有体验新鲜事物。 想起来昨天师兄说的,“你工作饱和吗,我感觉我实习时是,工作饱和,工作量不足”,形容的可太对了! 在听纵横四海时,聊到关于思维方面,如果我们所做的工作、学习等,挑战力不足或者过高都会使我们感到疲倦: 在八月初,参加训练营时,跑不通别人代码,焦头烂耳,当调通的一刻,满心欢喜在宿舍肝了一周多,可是很快又感受到CRUD的疲倦。 在实习的初期,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,迫不及待大展拳脚,实际上我连debug都没用熟练,但跑起项目时,又是一顿欣喜,很快又陷入无意义感。 希望在下一年,自己能平衡好心态,珍惜自己探索新知识、事物上的情绪。希望带着这股情绪,能够去字节、腾讯之类的厂,体验新的生活。 意志 在四个维度中,最差的就是意志了,我时常迷茫,时常陷入无意义感当中,就像思维里面提到的几个点。 努力在行动中寻找人生意义,往往又会被一个个念头困住… 在周围师兄师姐眼中,我是很坚定的人,实际上我常常头疼,犹豫,情绪上可以归纳到焦虑一部分,但是又自我良好,觉得我能处理好,这些情绪并没有一直把我困住。 在主线上,Coding是我从本科接触,到现在慢慢深入的事,是未来谋生吃饭的一部分。在体验实习生活后,感官发生了改变,如果未来在大城市在互联网,早十晚十这是怎么样的生活,工作和生活的边界好少。我并不想,或者说我打心底逃避,毕业后就是工作赚钱,养活家里等待成家立业的故事线… 更不想变成一个每天只是工作,下班后劳累到刷手机,继续第二天的生活的人。 我不知道未来我会去向哪里,会不会变得有趣一些… 我一直觉得学校是我的围城,但是出了围城的我,看到了山。但是总归,看到不一样的景色是好的… 情感 最后一个维度上,在家庭和与人来往的关系上我处理的并不好。 在家庭中,一方面随着自己看到的,思考的越来越多,越感觉背离家庭,感觉二十多的我,特别 + 更加叛逆,谁也别想拿捏我。其实也有很多人,或者说媒体形式,在讨论原生家庭,个体思想变化后和原生家庭的关系,感觉不少是把不好归咎到原生家庭上,这个人有什么不好的,可能会觉得原生家庭问题,讨论起亲密关系,可能大家也会觉得原生家庭不好的人,可能这个人也…记得看过一期视频,聊中国当下的很多电视剧、电影,在末尾一些反转,主角和家庭就和解了,在当时听到那样的分析的时候,很震惊很震惊。 个体好像在家庭的笼罩下,已经塑好了一个形。 高中和家里人来往的还很多,因为每周父亲、母亲会过来给我加餐,但从大学算起这是我出来的第六年了,我从基本不联系,到这一年来频繁联系。一方面感受到他们不易,另一方面觉得双方价值观差异,更多是自我变化带来的巨大冲击,让我觉得与他们建立更多的连接,是应该的,是责任的,也是痛苦的。 我好像时不时想冲破封住我表面的膜,但是这个膜可能不仅是他们裹上的,也有我自己。膜在一些时候,成为了我躲避外界伤害的保护膜,在一些时候又使得我窒息。 但我是站在他们肩膀上,去体验新鲜事物,不仅物质上,思想上更是。我没法也不能,因为自己的思想冲击,就说出什么或者做出什么过分的举动。 此外,在博客里也有经常聊起相关的情绪(关于去年喜欢的女生并没有谈成),自己处理并不是很好。在前不久还又见到一次,有好好打了招呼,还是挺好的。每次和朋友说起这个,表达下自己的情绪,有能理解的,也有朋友说我有病,觉得我恋爱脑… 被后者说的挺难受的,我并没有停止不前,只是偶偶想起停顿下,处理完情绪还是继续生活。 自己有分析,可能是在去年十一月份那个时间点,自己上完第一学期,在和自己和解了很多的基础上,认识到朋友,并且那一周一起交流下来,确实很相投,但是结局却成为了心中很大的一个遗憾。遗憾是那个时间点,自己变化,和那个人一起带来的。 以至于到现在,我在其他方面有了不少变化,可是在与人来往上,并没有变化很大,奉行的人生体验优先,一方是自己体验,但是光靠自己,能够了解的获取的还是有限的,还是觉得需要与人来往沟通交流。自己真的是奇怪的I人,看起来其实也挺E的。 贪心的许愿 希望在明年下半年去听孙燕姿、邓紫棋之类的演唱会,去线下听脱口秀开怀大笑,甚至想在明年这时候谋划一场日本的旅行… 脚踏实地点的,希望明年能够尽可能解决毕业的事,还有能够去到自己心仪的厂体验生活… 希望自己明年身上的标签能够再具体一些,维度再广一些… 最后,希望在走出围墙后,上山的路上,能撞见更多的人,聊上几句,能一起去看海。 借用阿弥最新的视频中余华老师说的话,勉励自己,“不要觉得好像我已经走投无路了,其实你可能只是一种情绪进入了死胡同,而不是你的人生走进了死胡同。”

Monthly | 九点遛狗

九点遛狗 书接上文,去了十月份面的小公司,转眼已经是第三周了。从第一天,9:25第一个到公司进不去(没录人脸),到现在9:25人还在地铁上,弹出的打卡提醒直接左滑,变成老油条了。 如果能八点上班,按照八小时,五六点下班就好了。显然是做梦,能够不加班已经是很好了。按照现在九点半机制,早起后小心收拾下去食堂买个早饭,到工位上吃个早饭,刷会信息流,做个祈祷,导师今天别想到我,九点出发去地铁站。 这几周天气都特别好,每天蹬哈罗都特别有劲,晴天 + 风,真的对一天的心情加分。 踏上九点的地铁,还是逃不了拥挤的命,倒也不至于人贴人,坐下来是别想了… 一眼看到大家的疲态,当然我自己也是。晚上的地铁,对比下就是地域副本了,下班高峰,头一次见地铁关上门后,人贴着门的,太窒息了别想着有一点活动的。 另外,比较遗憾的是,我这半个月还是没有掌握那个神技,没有任何依靠物,站如轻松,玩手机的技能。谈到玩手机,我的远古手机,在下班地铁上,时常满格信号转圈,拍桌。 我九点赶地铁踩点时候,看到他人却在秋高气爽的天气遛狗,一次是金毛,一次是柴犬,好生羡慕。 墙外的人 实习中主要接触的就是王哥、松哥、周哥(英文名我忘了),还有一部分同事都在南京,这周又来了一个实习生,或者该说试用期的同事。 王哥,讲话带着一口不知道哪里的方言,很亲和,给我讲东西时,会说**“我讲明白了吗”**,第一天中午一起吃饭,随便聊了聊,他说他没有上过大学,已经工作五年了,我一整个羡慕。再后来我知道,他,松哥,周哥是一起来到这里的。 松哥,美院的,负责UI设计,产品的逻辑也会参与思考,每天组会的负责人。关于组会,只需要说说最近做了什么,下一步做什么,有问题交流下,十分钟就结束了,比起日报周报体验要好很多了。 周哥,这边的技术负责人,前端出身,现在运维也做,也在参与嵌入式开发,啥都干。第一反应肯定是小公司,啥都干,坑!**可是人家热爱。**面试时候周哥,也就是聊了聊对coding的想法,就过了。相当开放的人,吃饭时候会交流一些想法,交流四十岁人和二十岁的想法。 其他我叫不上名字的同事,他们可能是本地人,说话时不时带上方言,喜欢这样的方式,”XXXX…啦”,我问号脸?) 打螺丝 进来前,我要开始大展拳脚了!进来后,这也不会,那也不会,好耶。 搭建环境,看看项目做什么,三天过去了。再把go-zero基础部分学了一遍后,好了很多。再到王哥给我发点小任务。搞笑的来了: 王哥:你这个这样子写不太好吧 我:我就是看之前代码模仿的… 王哥:之前项目初期,我写快了… 我:王哥,我写好了,提交了你看下! 王哥:好我看下,你这… 函数应该改成引用方式,你这个,看这样子写是不是更好… 我:…优雅,实在优雅。 我:王哥,我又debug不出了… … 真的又菜又觉得无聊。 碎碎念 今年双十一是最近花费最多的一次,买了衣服,把XR换成了15蓝色丐版。个人是小屏爱好者,去年特别心喜13mini,se3这种大小,但是看到评价续航不是太好,加上之前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存款,22、23年坚挺了两年XR。很喜欢小巧握在手里的感觉,前提是我并不玩游戏,只有偶偶拍拍天空的云,听歌听播客,期待下周一套上薄壳再轻巧点~ 上班(实习)后,每天回到学校吃不上食堂,只能在外面随便吃吃了,真的好贵!每天六点半下班,挤上窒息的地铁,七点出地铁,黑乎乎的城市,灯红酒绿,我也不知道我在哪,冲锋衣拉链拉到顶,带上耳机,回学校。 十一月美式。

Weekly | OutAtSea

十月份居然写了两篇,忍不住夸夸自己。去年还在Weekly,到今年就变成了Monthly了,流水账已经烂在心里了。 在十月份经历了好多天好天气,心情得到了很多加成,就是没有看到什么火烧云。 啊咧咧的医生 21年我还在尝试跑步,慢慢从1km到稳定2km,到想慢慢尝试3km,不知道怎么突然膝盖开始疼痛,加上那时候已经进入考研的九月份,遂放弃运动。 在考完研后去看了是半月板损伤 + 积液,吃了点好转后,我就没再管了。但是在那之后我就没敢再运动了。到国庆回去,又开始犯病了… 想着蹭着医保还是回学校附近做检查吧,检查要约三天后,出报告又要两天后,看病真的好花时间。 后面带着报告又去挂号,急匆匆到门口等着叫号,上一个阿姨进去,医生,”你这个要做手术da,准备做手术吧,很明确了“,在我印象中可能应该是慢慢叙述病情,然后说没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手术解决的不用担心的,但是这个医生感觉有把阿姨吓到了…希望是能通过手术快速康复的那种。 到我进去,刚坐下来,后面阿姨赶忙进来看看我是插队的,我还没说话,医生就开始喷了, “%..123123%$”(此处上海话我听不懂略),最后一句“是吧,小菜,我们排队怎么就插队了呢” 好有精神的医生! 随后就是正常开药操作,要我后面再来看, 我:“不疼了还要来吗” Docter:“随诊,要来的,严重你就要去看专家号啦”(没错他说话真的带语气词) 我:“不疼还要来?” Docter:“所以你之前没看好,现在又来了” 好好好,说不过你,我快跑! 这次检查就只是积液了,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。友人们也要注意身体健康,不然看病太麻烦了。等到后面离开学校后,成为社畜半年体检感觉是不可缺少的。 写到这里想到开学体检的报告,据什么什么结果也不通知,草草了事,shushu我啊没得话说。 发疯实录 去年十月份有看到友人毕业找工作,今年轮到了我周围的师兄师姐们,一脚踩空的感觉太难受了。 一直看我博客的友人应该知道,我并不是一个正经的研究生,从事与愿违的失望,到认清现实后就直奔转码事情了,一方面是工作,一方面想好好补充自己,想让自己更加立体。陆陆续续一年下来,从C++换到了Go。 最近也会帮着他们做些笔试,跟着也了解了不少信息,一边算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开始,自己也带入他们的身份,开始紧张起来了。(其实我还有一年半) 到前几天自己忍不住(开始发疯),想着先从小厂练手,慢慢过渡上去,投了一份后很快约面了,线下面。 中间只隔了两天(10.19),还要混完这周的汇报工作,到10.18时整个开始抓狂。很明显,我的心思素质并不够。然后四处找友人说: 我要疯啦,我什么都不会,我在做什么 我觉得我把新的技能点放到一个map中,现在里面值是过期了还是怎么,怎么全没了?? 如果我掌握的更多点,就不会这么焦虑,不自信了吧(丧… 到10.19早上更是开始抓狂,和实验室里吐槽,我要疯了,为什么是线下面,不线上,小公司至于吗??? 等不及,约的十点半,十点就到了,到了那里意外的不紧张了。 后续并没有为难,很顺利,小公司的缘故就只问了我基础的问题,结合着我暑期留校学习的项目说了四十多分钟,到二面Leader时主要也是看看项目是不是自己完成的,为什么做这个,到你平时对什么感兴趣,最后核心主要就是给我介绍公司目前在做什么。HR面也就随便问问实习来多久,薪资之类的问题,加上一堆猛夸自己公司有多好啦,虽然是个小公司。 结束出来,真的好好呼了一口气,给朋友们发了好消息,好消息是指我从裂缝里窥了一点外面世界的样子。 OutAtSea 小公司,加上聊的很顺利,不意外收到了OC,给的不少,离学校近,去三天就可以。 身边开始出现了两种声音,不了解行业的同学觉得钱很多可以去,玩的好的师兄觉得不值得应该要去大中厂,更加完善的培养机制… 我个人并不在乎钱多钱少问题,薪资在这个时间点并不能给我太多的说服力。那天面试我发现小公司,加上还有南京一部分人,这里的人很少,做技术应该也不多,很担心来到这什么都不做了。 主要考虑到导师这边没法不管,要防止gank,后面也要开题了,还是接下来了,但是后面不合适还是想跑。但是师兄们一番话,我自己也明白,还是遗憾难受,很难两全,后面忙完这一阵子,再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吧。 我很珍惜现在这个时间段,还拥有活力,还想去了解新鲜事物。我想努力成为一个大人,不想困在学生思维,想更加立体。(什么中二病… To Be Conintued 另外,国庆回来时候,去了老朋友的上海中医药大学,参观他们博物馆,在里面我问他,“你自己相信中医吗”,“相信啊,我当然相信。” 最后放几张,我看到的好天气,希望大家都有好心情! 出宿舍时候看到,心里一惊,外面好好看。 当时心里想着,努力跑啊,跑到更远的地方,会看到这样不一样的风景。 实际出来看到的时候,手机又过度渲染了下,就成了…

Game | 我四十岁的样子

游戏嘛,好玩才是最重要的 九月底,疯了一样,三天玩了26小时,给自己放了一个小长假,把潜水员戴夫玩通关了,好久没有这么愉快的玩游戏了。在那三天,一早爬起来捕鱼,戏笑自己"宝山有捕鱼人…",“我已经知道,我四十岁是什么样子了”… 你可以玩成一个模拟经营游戏:开饭馆卖寿司🍣、种田以及养鱼🐟,也可以浅浅过下剧情感受下海洋风景,这都取决于你自己。 随着剧情的推进,会进入新的区域,见识到新的鱼类,会有新的朋友过来,加入你的经营队伍,会在打败Boss后,一起碰杯食其肉,感谢大家这一天的辛劳。 写这一部分,最想感慨的是,这样一个大的Team太美好了,自我代入进去是一个有人文情怀的大家庭(开始犯病,带入情绪emm) 达夫:是个二次元,为我们提供武器,锻造武器时都是二次元场景元素,救命纯纯二次元宅男(没有瞧不起二次元的意思),到最后聚会的时候来的都是虚拟形象。 班乔:我们店的大厨子!从当年的大饭店蜗居到我们小店,每天催我捕鱼进货… 芳惠:我们店的人事管理,HR,我们店发展离不开她的管理,好像教导主任的样子。 奥托和他儿子:一个漂流来到这里的,一个rap,在这里种田养鱼养鸡..你可能觉得不太合理,但就是这样了! 戴夫:打工人,也就是主角自己,白天不仅要去捕鱼,还要去看看田里有没有杂草,鱼苗咋样了,有些鱼夜晚出现还要去那个点下去捕鱼,妥妥的压榨自己的打工人。 以及其他成员… 捕到鱼,种好菜,到夜晚来临把寿司卖出去,一切井然有序,强迫症完美主义者狂喜。打烊后,睡一觉明天又是充满干劲的一天,尽管现实生活很难如此,游戏里是这样体验到了。 这样9 10 7生活,过一阵子后我们就可以收收鱼、菜,直接跳过白天,来到夜晚卖寿司,迈入养老躺平生活,谁也阻止不了我! 整个游戏流程并不长,如果中间只过剧情,可能十几小时就结束了,在结束剧情后,转为一个模拟经营,或者收集图鉴游戏,其实他做的并不好。会觉得没有玩下去的动力,反馈机制没有之前那么强烈(见到新的鱼,来新的伙伴),这也是我游戏时长停滞的原因… 游戏的推进依靠戴夫与鲛人族联系,其实我觉得这边写的并不好,有些突兀,中间过程中也会有人所谓的环保人士来捣乱,也没有很好的联系起来,在前面夸完他的游戏模式有多简单好玩,在剧情故事上做的就有多烂…甚至会觉得他是一个半成品,没有好好打磨好整个游戏流程… 但是我还是愿意推荐他,即使有剧情的缺陷,没有3A大作的画质。在整个游戏过程中,不会刻意设置关卡,而是尽可能让你体验,你不愿意收集材料你可以用原始的方法捕鱼;各个boss玩法机制就像是双人成形一样,让你体验而不是为难你;你如果不愿意推进剧情,你可以就过着捕鱼为生的生活,你嫌弃捕鱼太累,刻意跳过这一天,好好休息下;你嫌弃上菜太累,交给他们,你只要等着收钱就好了(黑心老板不可取) 我觉得一个游戏多少都会有缺陷的,重口难调,所以才会有小众游戏一说。一个游戏给到了属于你自己那一份快乐,就足够了。你可以按照你的意愿去玩,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一份快乐。 同样每一份独立游戏,可能制作初衷也不是迎合每个人,一定要去畅销,不像是腾讯、网易云大厂给你及时反馈,诱导你每日上线…很喜欢结尾的菜单,在太空打怪,每一个制作者名字打破后,是制作者每个人自己的虚拟形象,完成属于自己作品的快乐! 最后,你是玩家,你在体验游戏的快乐… 我是I人? 和新认识的朋友聊起各自的MBTI时,我说自己其实是个E人,虽然看起来像是一个I人,在这一年当中测过好几次,有I有E,界限并不清,以往的朋友觉得我是一个E人,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社牛… 趁着中秋前抢跑回来,趁着还是学生身份,去看了初中老师: 班主任,浅浅聊了十分钟,他上课没什么变化,还是一整个情绪激动,下课后整个神情就是“溜喽,去接儿子了,下班下班”… 和数学老师聊了快一小时,我是她带的第三届学生,我分享了些自己经历的变化,她也感慨我性格的变化,打趣到要考虑自己事了… 语文老师,退休返聘还在教书,她祝我以后还有头发… 其他大部分老师已经调离了。 其实我不太恋家,在这个时间段,我更想变得更立体一些…但我也明白家人、朋友还是需要常联系,父母在逐渐老去,毕竟我们是在他们肩膀上去看世界。 国庆&&中秋快乐,友人们。

Monthly | Summer Hoilday

奥本海默 我并不懂电影,可能看完之后,几天后脑海中就只剩下最惊艳的几幕了,不过光光是这样就足够了。很多事也是这样,你只需要记住那几刻,这段经历就足够后续留恋了。 八月挑在周五六点的时间,最是饭后懒散困倦的时候,看《奥本海默》,其他什么事都与我不相关。 大体就是奥本海默的个人传记了,看完我也并不知道有没有在历史基础有所添笔加色。 看到开头的时候,满心佩服科学家,投入到自己的热爱的事情,迸发灵感—>实践—>思考再实践,好像我们很难进入的心流状态,是他们的常态。 看到原子弹爆炸那一刻,短暂的空灵,让我脑海中浮现"光速大于声速"… 有冷到自己。 片长3小时,对于我来说电影那几小时小时,好像经历了一遍新的人生…走出电影院那一刻,还是要勇敢面对自己人生~ 这是今年去电影院看的第四部电影了,抽出一段时间去看电影,应该是即收拾东西,压马路之外,另一件最让我放松的事了… 最近听到的播客 打开小宇宙和Podcast,看了下最近的收听历史,分享一些最近的感受,也是总结下自己的思绪吧。 听《代码之外》第一期时,听到分享者聊到,不应该过分渴望在工作中得到技术成长,代码之外的事也很重要,彷佛呼应了播客名字。自己虽然已经学了一段时间,写过一些Hello world,终归还是没有真正迈入过公司,还是憧憬着,以后工作给我带来的经历上、技术上的变化… 嘉宾在其中聊到,写代码,简单搭配环境后就开始写,所见所得很快,成本很低,即使写上基础的语法,那种自由支配的感觉,是极好的。希望自己也能够保持热爱写代码的感觉,而不是把代码仅仅当成赚钱的工具。 最近听的另一个是《纵横四海》,令我震惊是她一期时长到3小时,甚至4小时。在短视频的快餐时代下,无论视频还是音频到这种程度,让我无比佩服。 听到她聊了笔记怎么记,开始删除或者重写过去复制粘贴来的记录,每次读背笔记内容时,想着能不能进一步精简。在其中也第一次听到了刻意练习的观点,通过指定清晰的目标,目标能够小而长远,有复利(不断执行),不断进入心流,几个步骤来提升自己(具体可以自己去了解)。有些观点对自己确实有一定的启发。 … 用记录对抗人生虚无感 我时常问自己过去多少年我做了什么,过去一年,一周我又做了什么,想不到什么的时候,显得格外焦虑,于是乎八月里又学起了过去,买了一本长条本子来记录。 试图用记录对抗人生的虚无感。 待到想不起前几天,几个月做了什么的时候,翻开那一页,o,那一天我原来看了会书,看了电影,压了马路… 即使那天什么都没学,没有进步也不重要,只要让我回忆起那一天经历过就好,我活过那么一天。 八月美式 八月末吃完饭回来的时候,撞上了彩虹,还是双份的。走到学校里的时候更是看到了完整的,我也不例外驻足,咔嚓一下,分享给大家,希望大家九月也顺利! 进入了25岁,顺应着一个人生轨道,在努力准备工作,努力眺望学校这座围城之外的景色,准备纵深一跃跳入深海。 不知道多年后我回望围城里的生活是什么想法… 最后,八月我也喝了美式,希望大家都没事~

Monthly | don't get lost

来梳理七月的心情了! 0807的新建文件夹,到今天… 属于自己的荔枝园在哪里 7月的读书是一篇不太长的小说《长安的荔枝》,读完才发现已经有翻拍的电视剧了。 大致讲述了芝麻小官李善德,接手荔枝使,从岭南到长安跨越千里,在极限时间和匮乏条件下完成任务。从接受时欣喜,到后面发现三天内根本无法运送新鲜荔枝到长安,到后面尝试成功运送… 其中给我印象很深的是,有人劝李善德举家搬到荔枝园隐居,不再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荔枝使任务。但李善德仍抱着不辜负圣旨的期待,甚至倒卖官府令牌来筹资,动力充沛…最终却被贬官,生活在荔枝园中… 每个人看一本书,一场电影感受不尽相同。我读到那段感受,是想到自己,在23岁的年纪,还是学生的思维,想拼尽全力进大厂,想赚大钱,不甘心只身回到小镇,不想回到那个荔枝园,但是我现在24,马上25,太想回到属于自己的荔枝园了。 最近和父母通话,常常苦笑道太难啦生活,我想回家种田… 过往一个朋友现在顺利入职了一个央企单位,每每想到十分羡慕他朝九晚四点半双休生活,要素充足!好像我慢慢喜欢上自己普通的标签,正如朋友的标签,我可能天生就不是什么成大事的人。 呼,吐槽完还是接着努力啊,希望挤破头血努力去体验不一样生活,在那之后平复自己的心情,能够感叹一句不过如此,心满意足的回到自己的荔枝园。 Links TV和 polebug23 前者是我喜欢的旅行Vlog博主,后者是我喜欢的一位程序员Vlog博主。 我喜欢前者是因为我羡慕他的视频中展示的日本自然风景,每次看到他拍摄的航拍场景和登山场景,与自然接触的画面,我内心就会平静下来,感受到生活不仅仅是CRUD,不只是二进制。我希望在将来对自己的工作和经济来源有更多的掌控,能够对生活有更多的把握。 我真的想亲眼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。当然,在此之前,我希望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Go语言CRUD程序员,没错,我指的是Hugo的Go语言!没想到,在接触Hugo博客一年后,我开始学习Go语言了。 后者是一位远程办公的程序员博主,之前拍摄了自己每天学习的Vlog。她记录了自己每天规律上班的过程,热爱自己从事的Web3工作。由于远程工作,她的时间也很自由。这真的是我梦想中的生活方式啊,醒来后慢慢喝杯冰水,开始工作,周围没有打扰,安静地处理自己的事情,到了吃饭时间悠闲地准备自己的饭菜… 另外一个让我深受感动的是对生活的掌控感,她真的太自律了。拥有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的人,散发出一种很酷的氛围。 从了解到的信息中,我了解到可能我们大部分人即使进了大公司,也只是做着枯燥的工作。对于普通人来说,我们可能感到无力…但首先,我们还是需要努力入门,在下半年争取找到第一份实习吧… don’t get lost 八月看了蜘蛛侠平行宇宙和纵横宇宙,很喜欢,推荐大家去看一下。 在纵横宇宙里,迈尔斯母亲放任儿子远行,追求自己的生活,说了don’t get lost,要看哭了。格温和她父亲冲突到和解,场景色彩的转换很精彩好看!期待下一部,这一部更像一个预告片… 可能是还在学校里吧,对自己的身份,责任还是没有特别具象化,不会特别焦虑,自己已经24,25之类的事。有时候想到自己24,25这个数字时,只是简单惊呼,ohhhh,我已经24,马上25了吗。我要开始养活自己了吗,我要完全负责起自己的生活(指不拿父母的生活费)了吗 现实或者博客里,都可以看到我在看到的经历事,时常联系到自己人生,在那感慨,真的很I人,但有时候自我疯癫时候又觉得自己是E人… 七月的琐碎日常是在学校里度过的,毕竟研究生没有正经的假期,舍友陆续回家后,是自己在一个人的快乐生活,窗帘一拉,在狭小空间,光聚集在一块,满心愉悦,狠狠肝了两个星期的参加的字节后端青训营项目,太爽了(秃 给七月关键词是西瓜,咖啡,golang。七月的一部分生活就简单聚集在这啦,下周要接着猛猛肝起来了,八月加油💪